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頸部揮鞭症候群-花蓮醫院
時間:2014-07-18 16:06:30 來源:花蓮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36歲男性開車停紅綠燈時被酒駕男子從後方高速追撞,身上繫緊的安全帶與彈出的安全氣囊讓他安然無恙,四肢與軀幹只有一些輕微的鈍挫傷,頭頸部沒有受到任何撞擊,可是病患送抵急診時卻抱怨後頸僵硬、頭痛、合併有雙側上肢輕微無力的情況,病患以為是脖子扭傷『落枕』以及遭受撞擊時雙手緊握方向盤造成的無力,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花蓮醫院-02.jpg

 

其實病患是『Neck whiplash injury頸部揮鞭樣損傷』的受害者。頸部揮鞭樣損傷是急診外傷病人當中常見也必須當心的診斷,但一般民眾及其他科醫師對這個傷害很陌生,其他中文翻譯包括「馬鞭式損傷」、「頸部鞭打症」、「揮鞭樣損傷」..等。這個傷害乃由於突然的加速或減速,造成頸部如鞭子般的抽動造成的頸部傷害(cervical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Injury) 。加拿大魁北克專案小組(Quebec Task Force QTF)定義為「任何一個事故讓頭部和頸部突然使力的向某方向移動然後再反彈回另一個方向造成的損傷」。最常見於車禍、衝撞式運動如美式足球或是跳水、高空彈跳等情況。

 

大部份的病人會在受傷24小時內發生脖子疼痛,有時會延遲幾天才發作。一般說來越早發生疼痛、運動損失範圍越厲害者預後越差。大部份的人會在6個月內恢復。發生脖子損傷以後高達百分之四十的人可能發生脖子長期疼痛而且沒有任何影像學上的異常。其他預後不好的危險因子包括:之前就有脖子痛、有因脖子引起的頭痛、先前頸椎x光就有異常、很早就有頸痛、高齡、撞擊時頭轉向一邊…等等。這些傷害大部份影響的是第5頸椎到第7頸椎。

 

病人症狀以頸椎痛為主,其他的症狀包括頭痛、肩胛間疼痛,兩側上背痛及兩支手臂痛,有一部份人還會有下背痛的情況。其他相關的症狀還包括:頭暈、耳鳴、視力障礙,身體疲累、記憶力減退、睡眠困擾和憂鬱…等等。

 

受傷後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初期可以給予類固醇及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與嗎啡類的藥品,予以冰敷,必要時給予頸圈固定。若有神經學症狀如手麻與無力的情況需考慮進ㄧ步的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

在中期4-8週之間病人應該要做積極的復健,這時候藥品就不應該給肌肉鬆弛劑,而應該給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若之前影像學檢查有異常,症狀仍持續,應考慮是否接受進ㄧ步外科手術積極的治療。

慢性脖子痛的治療,非類固醇的止痛藥物大概沒有什麼作用,有些醫師主張應該要給抗憂鬱症的藥,疼痛科的醫生通常也主張給長效性的嗎啡類藥物。侵略性的治療方面可以做神經阻斷術,亦可考慮硬膜外止痛,選擇適當的病人可做前方脊椎體融合術。

 

花蓮醫院-01.jpg

 

資料提供:花蓮醫院 急診科 柴璽陸醫師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