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一起來洗手,腸病毒快走-花蓮醫院
時間:2015-05-15 17:36:09 來源:花蓮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醫生,我們家小朋友最近一直在說肚子不舒服,我看電視上說最近有在流行腸病毒,你可不可以幫我看一下他是不是被傳染到了?』,每年一到腸病毒流行的季節,總是會有焦急的家長在門診有這樣的疑問。

 

事實上,『腸』病毒之所以會被稱作腸病毒,是因為有別於其他的病毒,腸病毒是由消化道的細胞入侵人體,所以才會被命名為腸病毒。雖然是從腸道細胞入侵人體,但是腸病毒本身並不會造成嚴重的腸道破壞,所以腸胃道症狀是相對比較輕微的。

 

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腸病毒又可以再被次分為下列幾種: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克沙奇病毒A型與B型(Coxsackievirus A/B)、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腸病毒(Enterovirus)等60餘型。近年來又有幾種新的腸病毒被發現,科學家用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Human enterovirus A、B、C、D)型。

 

人類是已知腸病毒的唯一宿主及感染源。腸病毒通常流行於夏季,但是台灣位於亞熱帶與熱帶地區,流行的季節性並不明顯,全年都可能會發生。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發病前數天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

 

花蓮醫院-01.jpg

 

腸病毒造成的疾病相當多樣化,可以從無症狀的感染、輕微感冒症狀到足以致命或導致嚴   重併發症的腦炎。

 

常見的疾病與致病源整理如下:

常見疾病

臨床症狀

可能病毒型別

疱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4到6天。

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腸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發燒、手腳、口腔及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其頂端大多有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見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間。

克沙奇A16、A4、A5、A9、A10、B2、B5型病毒,腸病毒71型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白色明顯病灶;病程約4至14天。

克沙奇A10病毒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發燒、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煩躁、睡眠不安穩。

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71型

發燒合併皮疹

發燒、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

 

醫師大多是根據典型腸病毒症狀與流行病學做臨床診斷,如果不做病毒培養或其他分子生物學檢查,醫師是沒辦法知道是哪一種腸病毒或是根本不是腸病毒感染。不過幸運的是,腸病毒感染絕大多數是會完全康復不會有任何的後遺症。腸病毒的治療還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如:退燒、止痛。反而是腸病毒造成的口腔或咽部潰瘍常常造成的食慾減退、不吃不喝常常需要住院給予靜脈輸液。

 

民國88-89年在台灣有腸病毒71型的大流行,當年有405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有78位小朋友不幸過逝,需要家長們特別注意的是這群可能會演變成腸病毒重症的小朋友,特別是『年紀<3歲』、『高燒>39°C』和『發燒>3天』。一但發現有重症前驅症狀,包括:1. 在體溫正常時小朋友有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的症狀。2.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常在睡覺時發現)。3. 持續嘔吐。4.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體溫正常時心跳大於每分鐘120下),就應該立即前往大醫院就醫。

 

預防勝於治療,雖然腸病毒傳染力極強,但是可以透過衛生保健的方式有效預防。腸病毒因為沒有外套膜所以對許多消毒劑有抵抗性,包括:酒精、一般清潔劑,甚至可以在低溫的情況下存活達數個月之久。對抗腸病毒有效的方式就是高溫(50°C)、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漂白水,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大約為市售漂白水100ml,加入10公升水稀釋;如果是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則是用1000ppm)和紫外線(晒太陽)。

 

最後也是最重要就是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與正確的洗手(濕、搓、沖、捧、擦)就可以有效的預防腸病毒,尤其是成人,因為根據統計約有2-3成的小朋友腸病毒是由家中成人傳染,而成人感染腸病毒一半以上是不會有症狀的,所以不可以輕忽。這個夏天讓我們一起用勤洗手戰勝腸病毒。

 

花蓮醫院-02.jpg

 

 新聞提供:花蓮醫院 豐濱小兒科 李建宇醫師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