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今天我想再今天我想再多做5分鐘!」在門諾醫院職能治療師的陪伴下,一位原本抗拒運動的長輩,終於鼓起勇氣邁出新的嘗試;而另一位中風男子,也在治療師握著手鼓勵下,成功完成橋式運動,臉上綻放久違的笑容,這些小小突破,展現了專業介入所帶來的力量。

由門諾醫療法人長照部承接花蓮縣衛生局家庭托顧服務輔導團實施計畫至今邁入第5年,自2023年起推動「大手帶小手、家托員專業增能計畫」特色服務,結合長照部職能治療師走進第一線家庭托顧現場,手把手指導業者替長輩設計安全復能菜單,不只幫長輩找回肌力與笑容,也讓照顧者在搬運、協助時有流暢的施力空間,免於閃腰悲劇。

其中一位六旬的中風男子,日常只能靠輪椅代步,上下床也必須仰賴他人搬移。治療師先進行評估,測試他的站立、伸手與踢腿能力,接著量身設計出多組主動與被動運動,包括彈力帶拉伸、床上雙腿夾枕頭抬高骨盆的橋式運動等,雖然運動過程中,無法言語的男子面露難色,一度擔心自己「力氣不夠做不好」,但職能治療師握住他的手說:「你只要動一點點,其他的我幫你。」沒想到他平躺床上抬屁股的動作一次就成功,還開心的連抬了好幾下,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其他受照顧者也為他鼓掌道:「多運動好得快!一定會成功的。」

除了復能運動,治療師還安排了生活自理訓練,例如用一隻手吃飯、用毛巾擦桌子、在輪椅上自行刷牙洗臉,並透過止滑墊、加粗牙刷等輔具,讓練習更安全、更容易成功。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能刺激肌肉記憶與協調能力,為長輩爭取更多生活自主空間。
此外,為了避免照顧者在搬運與轉位長輩時拉傷,職能治療師也特別示範如何使用助行器協助長輩從床上坐起、站立10秒再坐回,並提醒照顧者要引導長輩自己出力,減少照顧者單方面用力的負擔,確保彼此安全。

恩雨家托負責人史小姐表示,「雖然我本身是護理師,但不是專攻復能專業。每位長輩的情況不同,有人肌肉張力大,有人力量不足,職能治療師的協助讓我更清楚該針對哪些肌群加強,如何安全帶領主動或被動運動,甚至輔具怎麼調整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她分享,一位曾經拒絕運動的長輩,在治療師的耐心鼓勵下,第一次主動說:「老師,今天我想再多走一步。」這樣的小突破,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成就感。
門諾長照部家托輔導員吳明哲指出,「大手帶小手 家托員專業增能計畫」,每半年即可申請一次,「我們會依據長輩的生活需求與家托人員的日常照護內容,客製化動作與訓練目標。這不僅提升長輩的活動力,也讓照顧者在搬移、協助運動時有更流暢的施力空間,避免自己受傷。」
吳明哲強調,透過專業介入,「家庭托顧」不再只是被動照看,而是主動幫助長輩延緩退化、重拾生活自信。輔導團期盼更多家托業者踴躍申請專業指導,讓長輩在熟悉的社區與家庭中,依然能過著健康、有尊嚴的每一天。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