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最在意的寶貝,除了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也同樣需要關心。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學習困難,或特別衝動,這些都可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及早理解與陪伴,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合適的支持。

花蓮醫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 許智堯醫師
看醫師,不是貼標籤,而是更理解孩子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看身心科會被隨意診斷,其實評估過程相當嚴謹。兒童身心科醫師會綜合孩子的年齡發展、性格、家庭與學校表現,並與父母、老師一同了解狀況;必要時也會安排心理或生理檢查。確認孩子的困難與需求後,再共同討論最合適的解決策略。
孩子的改變,需要陪伴與合作
孩子的需求各有不同,有些可能需要行為調整,或在專業評估下使用藥物或心理治療;但無論採取哪一種方式,父母若能在日常中給予理解與傾聽,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支持,也能成為他們勇敢面對挑戰的重要力量;同時結合學校與生活環境的協助,孩子的成長之路會更加穩健。
花蓮醫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守護在地孩子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自2019年起設立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門診,由兒童身心科許智堯醫師、心理師團隊,與孩子、家長及學校合作,持續陪伴孩子與家庭,一起走過挑戰,重新找回孩子自信與快樂。除了臨床診療外,團隊也積極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並與學校及社區合作,提升民眾對兒童心理健康的認識與重視。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許智堯醫師表示,花蓮地區幅員廣大,資源取得不若都會區便利,醫院希望透過專業服務縮短城鄉差距,讓每一位孩子都能獲得適切的幫助。他也強調,「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是關鍵,只要給予正確支持,大部分孩子都能展現出驚人的韌性與進步。
給家長的貼心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長時間情緒低落、容易哭泣或脾氣暴躁;在學習或人際互動中反覆受挫;對生活缺乏興趣、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或經常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躍與衝動,這些都是值得留心的訊號。當父母感到擔憂時,也可以考慮與專業人員聊聊,獲得更多理解與建議。
許智堯醫師提醒,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面對孩子的困難,尋求協助其實是一種勇敢的選擇,更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與責任。花蓮醫院團隊將持續以專業與關懷,陪伴孩子與家庭走過成長的每一步,幫助他們一步步找回自信與快樂。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