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育理念,花蓮縣政府於日前在花蓮市美崙山公園舉辦兩場環境教育體驗活動——「聽見鳥音」與「友善穿梭」,邀請民眾走入都市綠地,透過賞鳥、生態體驗與實地手作,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野生動植物,並從日常環境中發掘自然共生的奧祕。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態多樣性,縣府近年積極推動環境教育及生態友善設計,希望讓民眾在生活中親近自然、理解自然,進而珍惜與守護這片土地。她強調,美崙山作為城市中的重要綠帶,不僅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更是認識生態、實踐永續的最佳場域。

「聽見鳥音」——與鳥共鳴的森林樂章
上午活動以鳥類生態為主題,帶領參與者透過聆聽、觀察與影像辨識,體驗自然的節奏與鳥音的美妙。講師運用手機應用程式 Merlin App 輔助辨識鳥音與影像,讓學員能即時比對並學習鳥類特徵,從科技角度深化對自然的理解。
美崙山公園位於花蓮市中心、鄰近太平洋,不僅是市民重要的綠色休憩地,更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當天現場記錄到包括斯氏繡眼、烏頭翁、黑枕藍鶲與五色鳥等多種常見鳥類,繡眼畫眉的合鳴讓現場彷彿置身森林音樂會,更驚喜發現稀有的紫綬帶與黃眉黃鶲母鳥,最後還幸運目睹東方鵟翱翔天際。

「友善穿梭」——動物視角的城市冒險
下午場以「動物通道與生態廊道」為主題,邀請親子家庭從動物的視角重新認識城市空間。課程從觀察美崙山常見動物出發,帶領學員思考牠們如何在城市間穿梭生存。
講師結合模擬活動與案例分享,說明動物通道的設計理念與實際應用,並引導學員實地觀察環境障礙,最後利用自然素材共同搭建兩座簡易「動物友善通道」,將抽象概念化為具體行動,展現「人與自然共學共存」的精神。

多位學員表示,活動讓人重新發現生活周遭的自然風景:「原來美崙山有這麼多生物!」、「第一次打開耳朵觀察,好驚訝!」、「這樣的生態課程真的太棒了!」
花蓮縣政府表示,透過一日兩場兼具觀察與實作的環境教育活動,期望讓民眾從聆聽鳥鳴、理解動物行走路徑,到親手打造友善設施,體驗自然就在城市之中。未來縣府將持續推動生態友善設計與環境教育,讓美崙山成為兼具休憩、學習與保育價值的城市綠地。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