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太魯閣耆老說故事薪火傳承
時間:2018-08-07 15:15:53 來源:吉安鄉公所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為保存與傳承太魯閣族語言文化,吉安鄉公所辦理太魯閣族耆老說故事活動,邀請吉安鄉內四個太魯閣族部落共二十位耆老,於福興村清水教會講述部落故事,現場來自一百七十位部落族人、男女老幼認真聆聽,學習自身文化歷史,彷彿回到遙遠的時空年代,族人為感謝鄉長黃馨對部落文化的重視與支持,特別於活動中贈「背籠花」來表達謝意及不捨。

 

吉安-02.jpg

 

鄉長黃馨戴上族人製作的太魯閣族傳統頭飾參與活動,表達對原住民文化的支持,吉安鄉辦理太魯閣族耆老說故事活動,邀請來自慶豐、福興、南華、干城部落等二十位耆老齊聚一堂,其中年齡最長的高達近九十歲,共同述說部落的起源及祖先的遺訓-GAYA(律法),有的耆老以全程族語講述部落傳說,栩栩如生的故事透過親身經歷與現場族人互動熱絡。

 

吉安-01.jpg

 

不同區域、不同習俗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耆老們帶來早期生活在秀林鄉、萬榮鄉山上的故生活事,訴說六、七十年前的點點滴滴,有耆老分享早期的趣事,指出過去部落族人男子穿著的是用草編織而成的內褲,所以有時候會看到有人那話兒不小心跑出來透氣,走起路來畫面看起來就像鐘擺一樣那話兒晃啊晃的,令婦女看了好害羞,忍不住竊竊私語或指指點點,但這樣的行為被耆老看到都會被斥責制止,告訴婦女們不可取笑負責上山打獵、保衛家園的部落勇士。

 

耆老們也提到了部落遷移的歷史,指出早期吉安鄉的太魯閣族部落都是居住於山上,後來經過天災、日治時期土地開發而搬遷至平地居住,過程中歷經霍亂與生活環境的不適應,思想較保守的族人選擇了回到以前的地方居住,而留下來的就成了現在的吉安鄉太魯閣族群,有耆老想到過往的艱辛,講到激動處頻頻拭淚。

 

吉安-04.jpg

 

活動中,更有耆老講述太魯閣族的律法、道德、禁忌、儀式及禮俗等,太魯閣族長老邱木生強調,任何大小事情都必須遵守祖先遺留下來的教訓,否則會觸犯祖靈招致生病降災。就如同太魯閣族任何生活飾品上都有「菱形」圖案,這代表著祖靈的眼睛,同時也象徵神聖且不可觸犯的「律法」(GAYA),穿戴在身上,時時刻刻警惕自己的行為,心存感恩、謝天、敬地並且飲水思源,藉由祖靈的眼睛帶領著我們,同時規範自己的品德,老祖先說往生後才能過彩虹橋。

 

老中青三代部落族人凝聚在教會裡,認真聽著故事,讓孩子透過故事了解老人家過去在山上的生活點滴,懂得感恩,從故事中學習太魯閣族精神、規範及約束自己行為,就像上了一堂有意義的課。太魯閣族長老邱木生指出,耆老說故事不能停,跟著時間在賽跑,幾年以後可能又看不到我們的長輩了,邱木生感謝鄉長重視文化傳承,他說吉安鄉的太魯閣族有1913人,因為鄉長重視我們的文化、技藝傳承及各項活動,讓吉安鄉太魯閣族能持續推動與進步,形成一個部落亮點。

 

黃馨表示,母語是文化命脈,透過耆老寓教於樂來說故事,口述部落淵源及成長過程流傳,凝聚族人意識喚醒對文化的認同,同時讓下一代瞭解自己的文化特色,使薪火綿延不斷永續相傳。

 

 

吉安-03.jpg

 

吉安-05.jpg

 

活動中,族人們展現傳統歌舞及歌謠,福興村清水教會牧師曾正德及慶豐恩賜教會牧師曾金一均向鄉長黃馨表達感謝之意,曾金一指出自從黃馨鄉長上任後,對於原住民傳統文化相當重視,也落實對太魯閣族人的照顧。YU YUH部落服務隊也獻上花,感謝鄉長兩任八年多來對族人的照顧與重視,隊員Mimi.Abis表示,這八年多來從鄉長成立服務隊開始,隊員們每天深入部落發現急難救助個案提報至鄉公所,我們感受到鄉長的用心,每次都親自關心這些受難家庭,雖然太魯閣族人數不多,但鄉長都將我們視如寶貝,我們以傳統背籠結合花束贈送給鄉長,因為背籠對於太魯閣族傳統婦女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象徵,部落婦女視背籠為持家的精神,不論是背小孩、背東西,背籠從不離身,我們看到的鄉長很辛苦從政、持家,如同背籠般堅韌的性情,因此深受感動。

 

吉安鄉公所藉由匯集部落長者,仿效前人營火邊說故事,召集族人齊聚一堂聽取睿智的言語,將原住民文化經由口述歷史的方式傳承下來,可能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有時候甚至會加上一點人們的想像力,進而創造出雋永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流傳後世。

 

洄瀾網 |記者| 杜金龍/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