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淺談專注力不足過動症-花蓮醫院
時間:2020-02-20 15:33:21 來源:花蓮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裡,常會遇到心急如焚的家長陪同孩子前來就診,訴說孩子在學校與家庭生活裡大小不斷的狀況,例如:孩子很沉迷看電視玩手機,但做正經事如寫作業時就很被動,需要大人一直督促,如果一不留意他就會放空恍神或玩起鉛筆盒來、環境稍有一點聲響也會讓他分神;在學校的狀況也不惶多讓,老師交代的事情常常下課後就忘記了,也常搞不清楚自己物品放到哪裡、課本作業是否帶齊;甚至老師在台上上課,孩子在台下就做起自己的事來、和同學聊起天或捉弄別人。家長很無奈地說:「醫師阿,他到底怎麼了,我們打都打過了,為什麼他還是改不了?」 這些父母很憂心,孩子反覆的狀況讓他們感到挫折,也常被誤解為不會管教孩子,而這些孩子們心裡也很不好受,時常因事情沒做好被責罵或處罰,而當有壞事發生時,也常被先入為主的懷疑。其實,若一個孩子頻繁地發生上述狀況,我們會需要留心他很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遇到了困難。

 

花蓮醫院-02.jpg

 

「專注力不足過動症」常被誤認為僅是孩子調皮或個性問題,其實不然;「專注力不足過動症」乃屬於大腦生理發展的問題,由於受其大腦部分腦區的發展尚未成熟、未達同年齡孩子的發育水準 (如前額葉、頂葉等區域),以致其專注力與衝動控制的表現不佳,進而影響孩子在課業成就、人際互動與生活自理等能力上出現問題,然而此非孩子刻意違規、或家人管教失當所致。 「專注力不足過動症」在台灣學齡兒童的盛行率約7.5%,男生的比例高於女生;其症狀表現有三種類型: 分別是「專注力困難型」、「過動衝動控制困難型」與 「綜合型」,而雖然診斷名稱包含「過動」一詞,但並非所有「專注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都有明顯過動症狀。 

 

 「專注力困難型」的症狀包括: 做事不專心、容易放空恍神、常受外在環境影響而分心、時常遺漏細節或忘記事情、無法聽完別人講的話、不易持之以恆等; 「過動衝動控制困難型」的症狀表現包括: 無法靜坐、動個不停、缺乏耐心、困難等待、情緒行為衝動、容易不經思考就行動等。這些孩子在被他人提醒下其專注力與行為控制能力可以短暫維持一段時間,但無法持久,而需在他人多次提醒協助下方能把事情完成。有上述困難的孩子,若未能即時被發現並給予適切的協助,在成長的過程較容易因挫折而影響自信心、不易自我認同或被同儕接納的困擾、亦可能有較多的情緒困擾,也會誤以為自己是因「不愛念書」而提前中斷學業放棄學習。

 

然而「專注力不足過動症」其實是可以被治療的,醫學研究實證顯示藥物治療能提升多巴胺神經效能而有效改善其核心症狀,也能降低「專注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意外傷害與物質濫用的發生率。 除了藥物治療外,若孩子同時有情緒行為困擾或親子間關係緊張對立等,可結合行為治療、遊戲治療、親職功能技巧訓練與生活環境調整(如學校、家庭間)等方式來協助改善。在生活作息方面,協助孩子建立穩定的作息、均衡的營養攝取,並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

 

其實,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期望自己表現良好、被大家喜歡與肯定;只要我們能越早發現孩子的困難與需求,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與協助,結合多方位的合作,建立合適的治療與行為策略,支持孩子並與他同行,「專注力不足過動症」雖然對生活影響甚鉅,但我們就不需畏懼。

 

 

花蓮醫院-01.jpg

 

資訊提供:花蓮醫院  身心科  許智堯醫師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