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吉安鄉公所結合鄉內小學 培養客家文化新「聲」代
時間:2020-05-18 16:31:29 來源:吉安鄉公所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為開啟客家藝能文化永續發展的起點,吉安鄉公所不只有語言課程培訓教學,更積極以音樂、美聲、傳統樂器等學習方式,培養文化新「聲」代,改善文化世代斷層。吉安鄉公所推展客家文化人才培訓年齡向下扎根,結合鄉內宜昌國小、吉安國小、南華國小,分別開設歌謠、烏克麗麗及絲竹樂器等音樂社團,融入客家音韻,藉以詮釋客家精神與內涵。

 

吉安-01.jpg

 

游淑貞展現一場與學生超有默契客家才藝處女秀,獲得熱烈掌聲。游淑貞表示,感謝中央客委會的支持、縣府客家事務處與吉安鄉民代表會的支持,讓吉安鄉公所挹注資源進入校園,在吉安鄉內的校園種下客家藝文傳承的種子,也讓吉安國小歌謠班、南華國小烏克麗麗班、宜昌國小課家絲竹樂班分別成立,讓樂曲、歌唱、舞蹈樂器與文化相互結合串聯,從小扎根文化,能夠讓吉安鄉的學子活出課本外的精彩,無論何族群都相融在客家氛圍裡,吉安鄉公所與學校共同為吉安努力。

 

 

吉安-06.jpg

 

宜昌國小人才培訓課程,結合客家絲竹樂器的傳習,外聘專業師資進駐校園,指導學童客家絲竹樂器演奏,讓更多元的藝術面向,注入校園,深耕人文情懷,在音樂素養的陶養中,持續陪伴、引導與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建構自立自信的原動力,感受生命的喜悅。校長李國明說,絲竹樂在宜小發展多年,但因人力、物力、財力的關係,一直沒有放很多精力在此,真的非常感謝鄉長給予師生很大的鼓勵與支持,成為學校強而有力的後盾,期望未來這幾年在鄉公所的資源挹注下,可將絲竹樂的推展及客家文化的區塊能有長足的進步。

 

吉安-09.jpg

 

鄉長游淑貞表示,為翻轉文化學習刻板印象,從過去升學加分動機,轉而培養多元才藝,累積表演經驗,發展創意智慧潛力,並運用創新、吸引更多孩童願意主動學習,產生對客家文化學習興趣,達到文化認同與傳承,發展出多元的生命樂章。

 

 

吉安-05.jpg

 

「美聲繚繞校園」吉安國小歌謠班由躍音舞韻合唱團34位學童組成,以多聲部演唱出優美客家弦律,療癒人心,並在多年客語傳承扎根下,演唱出和諧和聲客家歌謠,由老師彭海慧編曲發掘學童聲音特色,不僅以多聲部合唱,更讓學同了解群體共融的演唱技巧。校長孫承偉感謝鄉公所,在鄉長游淑貞上任後,不僅持續推動鄉內建設,更是在教育環塊不宜餘力,透過客家人才培訓,結合客家合唱團讓師生共同來學客家歌謠,在鄉長的支持下,對學校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游淑貞表示,吉安國小是客語生活學校,對於客語傳承是校內多年來的傳統,從幼兒園開始訓練客語給予教學環境,在面臨文化世代斷層上,公所更應與學校積培訓小小客家文化人才,在音樂素養陶養中,綻放自信花朵。

 

 

吉安-03.jpg

 

吉安-04.jpg

 

校園洋溢著悠揚弦音與客家歌聲,藝術種子深植南華國小每個角落。3至6年級所有學生都加入客家烏客麗麗人才培訓課程,透過邊彈、邊唱、邊學習。校長蘇漢彬說,在學習過程中,原住民的孩子開心的分享學習客與原來這麼有趣,不同文化語言,帶動更深層的學習。

 

由原住民、新住民、客家及閩南族群所組成的南華國小,為展現多元文化的豐富與融合,特別在該次客家烏客麗麗人才培訓課程中,透過烏客麗麗單音、和弦及複雜指法變化,由簡入繁,彈奏出不同風格的客家歌謠,也讓客家歌謠有更多元與創新的展現。

 

吉安-07.jpg

 

吉安-08.jpg

 

吉安-10.jpg

 

吉安-11.jpg

 

蘇漢彬感謝游鄉長重視學校發展及教育養成,願意將經費及課程挹注在校園,讓公所與教育結合,讓孩子能獲得完整的學習及多元的發展。

 

游淑貞看到學生們透過密集培訓,展現令人驚喜的絕妙美聲,她說,藝術樂器的學習,注入客家文化,讓小朋友能愉快的學習彈奏並且唱出客家歌謠,提升學生學習客語之意願,延伸文化發展與傳承。

 

吉安-02.jpg

 

洄瀾網 |記者| 李志偉/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