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認識「藥物性食道炎」之診斷和預防-花蓮醫院
時間:2020-12-24 16:38:46 來源:花蓮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45歲慕小姐平常無不良嗜好,無慢性疾病也沒有服用西藥、中草藥;三周前突然覺得上腹痛、胸痛,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除此之外,也出現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喉嚨疼痛的症狀。之後至肝膽腸胃科門診求助,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食道下段有對稱性,邊緣平滑的圓形潰瘍,這是很典型的「藥物性食道炎」的表現。

 

花醫-01.jpg

 

後來了解發現病患在症狀開始前幾天,曾因為小感冒去診所就醫,醫師有開立抗生素及消炎止痛藥給他服用;除此之外她也去過皮膚科求治痤瘡,拿了一些治療痘痘的藥物。「抗生素」、「消炎止痛藥」、「治療痘痘的藥物」都是臨床上常會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黃思皓醫師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典型的症狀主要是:胸痛、吞嚥疼痛以及吞嚥困難。和「食道逆流」的:火燒心、酸逆流的表現仍有差異。臨床上要區分除了症狀之外,還要詳細詢問用藥史,若要確診診斷則必須安排內視鏡下檢查,典型表現為潰瘍;患者以女性和老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發生的可能性。

 

「藥物性食道炎」顧名思義,是所使用的藥物造成食道發炎、潰瘍,舉凡藥物的大小、外觀、皆有可能影響發生的機率,有些口服藥及抗生素,例如四環黴素(Tetracycline,Doxycycline)、阿斯匹靈、鐵劑等較為常見 ,如果停留食道過久,特別容易導致食道受損或發炎,特別是膠囊藥物則更要小心,因膠囊遇水有黏性,較容易卡在食道,引發藥物性食道炎。

 

而病人本身的疾病、用藥習慣,也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藥物性食道炎的發生,因此黃思皓醫師特別教大家小撇步降低發生藥物性食道炎的機率,以下提藥物性食道炎常見的原因:

1.吞藥的時候水喝的不夠多:吃藥沒配水或喝水量不足,容易導致藥物卡在食道,一般建議每次吃藥時要配合足夠的水量(至少200~250ml)。

2.吃藥後馬上平躺:尤以服用睡前藥物時最常發生,剛吃完藥就躺下,容易造成藥物停留於食道過久,導致食道受損,建議服藥後至少後三十分鐘再躺下較安全。

3.躺著吃藥: 服藥時應保持站立或坐姿,躺著吃藥或吃藥後馬上躺下,是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頭號殺手。

4.習慣一次吞很多藥。

5.病人本身的疾病造成唾液分泌減少、食道蠕動功能降低,延遲胃排空速度、等等也讓藥物性食道炎發生的機會大大提升。

6.在服藥後吃點東西減少藥物在食道滯留的時間。

 

黃思皓醫師表示治療藥物性食道炎並無特效藥,最重要的是先把可能致病的藥物停掉,或是更換藥物(如果慢性病無法停藥時),藥物治療主要是靠「質子幫浦抑制劑」或是「制酸劑」去減緩過多的酸性物質來刺激潰瘍處,或是單用/併用黏膜保護劑(舒胃泰、保胃懸浮液)。要注意的是,潰瘍尚未癒合前,盡量減少服用刺激性的食物(例:太燙、太冰、太酸....等)。

 

一般來說藥物性食道炎預後都很好,潰瘍會隨著時間癒合,而狹窄、穿孔、出血等嚴重併發症很少見。身處在高齡化又有全民健保的時代,藥物取得方便下,很多人把吃藥當吃補,此舉不只提升交互作用的機率,更不可輕忽「藥物性食道炎」帶給身體的不適。

 

 

花醫-02.jpg

 

資料提供者:花蓮醫院 腸胃內科  黃思皓醫師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