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花蓮慈院媽媽嘉年華,為嬰幼兒打造合適居家環境
時間:2021-05-14 16:15:22 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要以安全為前提。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於五月十三日舉辦「媽媽嘉年華」,邀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施淑娟副教授,來教導爸爸媽媽們如何打造適合嬰幼兒的居家環境。

 

「除了限制孩子,也不能忽略給予他們自由。」施淑娟副教授以自身育兒的經驗為例,分享如何應用「蒙特梭利教學法」,將家中一樓的廚房圍起,其他地方則讓孩子任意遊戲,說明適當區分遊樂區域及危險場域的重要性。施淑娟表示,零到六歲是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家中的擺設也應該以此為目的去規劃和放置。

 

慈濟-01.jpg

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施淑娟

 

大部分的孩子在幼兒階段都喜歡在牆上塗鴉,施淑娟表示,這種時候不應該去限制他們,「反而要教導他們方法,滿足孩子的內在慾望,才不會錯過他們學習的敏感期。」施淑娟說,如果想畫畫,那就給他一面牆;但應該訂下規矩,比如不能畫超出某個範圍,「既給了自由又有了限制,讓孩子能培養興趣,不被剝奪快樂,同時學會自律。」

 

而隨著孩子的年齡和能力變化,應該適時調整家中傢俱的擺放位置。比如鏡子和自我概念的學習相關,如果能妥善應用,不僅讓孩子透過照鏡子更加認識自己,同時學會整理服裝儀容等生活技能。適當的物品放置也能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包括洗手台附近擺放洗手乳和擦手巾的地方和高度,或是固定垃圾桶和回收箱的位置,讓孩子能明確知道下一個步驟該做什麼,反覆學習和記憶。

 

讓孩子養成做事按部就班的習慣是必要的,其中「秩序感」和「規律性」的培養尤其重要,要教導孩子正確認知「物歸原處」的概念,就要確實把東西安排得井然有序。「小朋友亂丟東西,有時候是因為大人並沒有說清楚東西應該放在哪裡。」施淑娟說,把放東西的地方佈置出來,再適時引導,透過日常的訓練就能逐漸提升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施淑娟強調,零到六歲的孩童最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學習,除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外,感官探索、與動植物的接觸、還有照顧他人的模仿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環節。花蓮慈院婦產部陳萱醫師也預告,下一場媽媽嘉年華預計在七月分舉辦,屆時歡迎爸爸媽媽們一起來上課。

 

慈濟-02.jpg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