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第一大隊暨花蓮分隊廳舍啟用落成,外觀宛如田埔間的雲梯
時間:2021-09-09 18:49:20 來源:花蓮縣政府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花蓮縣消防局救災救護第一大隊暨花蓮分隊廳舍新建工程今天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吉時在鼓陣、醒獅表演中揭開序幕,由縣長徐榛蔚、立法委員傅崐萁、消防署長蕭煥章、內政部常務次長邱昌嶽、消防局長林文瑞,多位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及警消志工們共同參加剪踩及揭牌活動。縣長徐榛蔚更到場為廳舍落成祈福,並盼望未來能藉由強化消防廳舍、優化硬體設備等提供所有消防隊員舒適與安全的辦公環境。

 

消防-01.jpg

攝影:蔡哲文

 

消防-02.jpg

攝影:蔡哲文

 

第一大隊暨花蓮分隊廳舍新建工程總工程經費(含規劃設計及監造)約新臺幣1億240萬元,委託鄒永廉建築師事務所辦理規劃設計監造、泰億營造有限公司辦理工程興建,全案於108年12月20日開工,並於110年6月21日竣工;整棟大樓總樓地板面積900坪,為地上4樓、地下1層建築物,可容納50名消防人員辦公,讓同仁能在優良的環境中服勤,以隨時保持最佳待命狀態,因應轄內可能發生的救災任務。此外,建築師亦發揮巧思,除在頂樓以高角度訓練桁架作為訓練設施外,更將該訓練設施與廳舍外觀座結合,將廳舍外型塑造為雲梯車,並將建築物外型融入田埔生態園區,為消防廳舍添加活力!

 

 

消防-04.jpg

 

消防-12.jpg

 

消防-05.jpg

 

消防-11.jpg

 

縣長徐榛蔚在典禮中表示,花蓮分隊舊有廳舍屋齡已達40餘年,又位於三民街的狹小巷道內,不但廳舍老舊、空間不敷使用,其建築物結構因921大地震受損,耐震能力顯有不足,又僅距美崙斷層不到50公尺,繼續使用下去恐有安全疑慮,希望能讓同仁盡早進駐安全的消防廳舍。尤其近幾個月以來頻頻發生地震,造成民眾不安,所幸在施工廠商、監造單位及消防局工程督導團隊加紧趕工之下,提前至110年6月竣工,在110年9月就可以完成進駐,提供消防弟兄們一個舒適又安全的辦公環境。

 

消防-06.jpg

 

內政部消防署署長蕭煥章說,很榮幸能夠共同見證「花蓮縣消防局救災第一大隊暨花蓮分隊廳舍」落成,中央為強化地方警消訓練能夠扎實,並期盼能夠提供消防弟兄安全又舒適的訓練與執勤環境。今日消防廳舍落成不僅代表地方消防建設優化的里程碑,也得以見得,徐縣長為地方消防動能與優化硬體設備等發展相當重視,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的靠山與後盾,願齊心協力,為提升消防動能持續努力!

 

消防-03.jpg

 

消防-09.jpg

 

消防局長林文瑞表示,花蓮分隊是警、消未分隸時所興建,因車庫跨距過大,不符安全標準,土地及建物產權仍屬警察局所有,且部分廳舍仍由警察單位使用中,因分隊編制大幅增加已不敷使用;唯有覓地重建方能徹底解決問題。花蓮分隊轄管範圍為市中心,可用公有空地難覓,幸經熱心義消幹部顏勝裕先生協助四處尋找,最後找到國風街花蓮林管處閒置土地,經前縣長傅崐萁先生及時任立法委員徐榛蔚居間協調召集會勘,並親自帶同至林務局、農委會、國產署拜會簡報,亦獲大力支持同意無償撥用600多坪該住宅區閒置土地。旋經花蓮縣都委會及內政部營建署的全力協助下,迅速完成都市計畫變更成為機關用地。建築經費部分非常感謝消防署協助,向內政部申請前瞻基礎建設經費補助新台幣8000萬,並由縣政府及議會支持編列2240萬配合款籌足建設經費。消防同仁方能擁有屬於自己防救災安全堡壘,有效維護花蓮鄉親及遊客生命與財產安全。

 

消防-10.jpg

 

消防-08.jpg

 

縣長徐榛蔚指出,花蓮新建消防廳舍陸續竣工,今日第一大隊暨花蓮分隊廳舍落成啟用後,未來更有特種搜救大隊暨吉安分隊、光復分隊及瑞穗分隊等四棟廳舍,亦將於110年10-11月竣工,預定可於111年月前落成啟用;而豐濱分隊亦已完成發包,並在110年8月展開水土保持施工,預定於明年下半年竣工啟用,屆時必能更加鞏固花蓮縣的救災網絡,強化整體救災能量。

 

消防-07.jpg

 

花蓮縣政府也爭取了花東基金補助,未來消防局將興建花蓮縣特種搜救訓練基地暨防災教育館,全案已完成基本設計,預定於本年度的10-11月就可以辦理開工,屆時,可利用訓練基地提升消防同仁戰技並強化救災能量外,更希望能藉由防災教育園區提升本縣居民的防災意識,建構花蓮成為安全的抗災韌性城市。

 

這次落成啟用典禮貴賓雲集,花蓮市長魏嘉賢、吉安鄉長游淑貞、花蓮縣議會議員林宗昆、吳建志、徐子芳、笛布斯·顗賚、蔡依靜、張美慧、謝國榮、花蓮市代表會主席蘇美珠、水上救生協會理事長張淑慧、中華電信花蓮營運處總經理張仕杰、花蓮林區管理處副處長王怡靜、消防署港務消防隊隊長王當權、潛水協會理事長朱文正等貴賓到場為廳舍落成啟用獻上祝福。

 

洄瀾網 |記者| 游琇錦/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