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諾羅病毒疫情急遽升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春節後第一週(2月2日至8日)全台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高達302,644人次,為近五年同期新高。4月起亦接獲高達398起腹瀉群聚感染通報案件,其中98.6%檢出為諾羅病毒,顯示本次疫情擴散且尚無趨緩,呼籲民眾仍不可大意。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急診科吳政霖醫師表示,諾羅病毒為一種極具傳染力的腸胃道病毒,潛伏期短(約10至50小時),僅需極少量病毒量即可能造成感染。其傳播途徑多元,包括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與飲水、接觸病患的排泄物或嘔吐物、共用餐具,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密閉或人潮密集場所如校園、餐飲、旅宿業空間及長照機構等,尤為群聚感染的高風險場域。
在臨床上,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常見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部分病人可能伴隨低度發燒。症狀通常在一週內緩解,惟重點在於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迄今並無針對諾羅病毒的特效藥物,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臨床建議患者避免食用乳製品、油炸及高纖食物,並持續觀察症狀變化,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
為防止疫情持續擴散,吳政霖醫師呼籲民眾應落實以下衛生習慣:
1.正確勤洗手:如廁後、備餐前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
2.食物徹底加熱:特別是貝類與水產品應加熱至85°C以上,持續至少90秒。
3.蔬果正確清洗:使用流動水沖洗,必要時搭配稀釋肥皂水或沙拉脫。
4.消毒污染環境:清理嘔吐物或排泄物時應戴口罩與手套,並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
5.症狀緩解後再返校或上班:感染者應於症狀完全消失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正常活動,以防傳播病毒。
面對當前疫情,吳政霖醫師強調,強化公眾衛生意識、提升個人防護措施,是阻斷病毒擴散的關鍵。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進一步傳染他人。透過政府、社會與醫療體系的合作,共同防堵病毒蔓延,守護全民健康。
資訊提共:花蓮醫院 急診科 吳政霖 醫師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