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主辦、台中好創意有限公司與張姓善心人士贊助,多羅滿賞鯨協辦之「公益海洋教育航班」,於今(10)日在花蓮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民間自發號召與籌措,展現社會參與的力量,邀請花蓮縣南區春日國小、觀音國小全校學生,以及太巴塱國小、光復國小與大進國小等三校之身心障礙學生與家長共襄盛舉,總人數逾七十人。

本次參與學生多為居住於山區、從未見過大海的學童,協會安排遊覽車一早由花蓮出發前往南區各校接送,歷經三小時車程,於上午抵達花蓮漁港參與活動。出海前,學生先行參觀多羅滿賞鯨設置之抹香鯨展覽,透過展覽圖片與海中錄音資料,了解花蓮外海的鯨豚分布、生態特色及公民科學紀錄工作。該館亦為協會長期推動之抹香鯨研究計畫成果之一,兼具教育推廣與研究價值。

在多羅滿賞鯨安排下,學生們搭乘賞鯨船自花蓮港出發,展開海上觀察行程。航程中由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的總幹事親自導覽,協助學生理解鯨豚辨識技巧、解說友善賞鯨行為準則,並引導他們觀察海洋環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今日航班海況穩定,師生於海上觀測到包括一百多隻的飛旋海豚。孩子們首次目睹野生鯨豚躍出水面的畫面,驚喜不已,也進一步理解保育與觀察之間的關係。船上的福爾摩沙協會志工,同步進行定位紀錄與行為觀察,搭配現場解說,讓學生不僅看見鯨豚,也能理解牠們的生活樣貌與生態意義,深化海洋教育效果。

活動結束後,由潘朵拉的盒子手作工坊提供回程餐盒,以花蓮在地食材設計製作,包含富里天賜糧源的米,在地小農生菜與特色配菜,減少碳足跡,讓學生不僅親近海洋,也品嚐來自最道地的好滋味,感受花蓮的食魚教育精神與在地文化。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表示,透過此次公益航班計畫,期盼不僅讓偏遠地區的學童有機會親近海洋、了解鯨豚生態,也希望更多企業與社會資源投入支持,共同推動海洋教育與環境永續行動。協會將持續與各界合作,擴大公益航班的規模與涵蓋對象,讓「看見大海」不再是孩子們遙不可及的夢想。

多羅滿賞鯨總經理呂世明表示:「賞鯨不僅是觀光,更是海洋教育的起點。我們希望透過實際體驗,讓孩子看見、聽見、感受到這片海洋,從而產生連結與責任感,這些孩子將可能成為未來守護海洋的重要力量。」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