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挾帶的強風豪雨重創花蓮光復鄉,山區堰塞湖潰決,洪流與土石瞬間沖入市區。滿目瘡痍的災區裡,門諾醫院第一時間設立臨時醫療站展開救援;院方承接的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更以「服務熱忱,與災民同在」為初衷,馬不停蹄調撥各式輔具進駐安置點,協助失去輔具的長輩與傷患,成為災後重建初期的一股安定力量。

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組長李書皓表示,災情發生後,「我們立刻想到,許多長輩平日仰賴輔具行動,這時候一定會有需求。」他與同仁隨即啟動緊急應變,協調醫院資源,籌備出一批包含腋下拐、助行器、輪椅、便盆椅等物資,9月24日派出兩台專車南下,分別送往大進以及大全安置收容所。而偏遠的大全村安置點更在25日陸續送來五十多位長輩安置。

除了24日送達的輔具,輔具中心25日更臨時向院內資材調撥出25支單拐與3支四腳拐,並送達大全安置所,另有一張電動病床則送至大進安置所,讓行動不便者與需要臥床照護的長輩獲得即時協助。

在災後的安置所裡,每一項輔具,背後都有一段急切的故事。一位阿姨焦急地向輔具中心同仁求助,她因為家人手機不通,幾天來無法聯繫,直到昨日才終於確定90歲的親戚安然無恙,但家園已被洪水淹沒,什麼都沒有留下。她的親戚身體受傷,急需一支單拐輔助行走。
李書皓坦言,其實輔具中心日前已不再提供單拐租借服務,但「這時候不能計較規範,最重要的是災民的需要」,於是立即向院內調撥25支單拐,其中一支交到阿姨手上。阿姨緊握著拐杖,不停道謝,眼眶泛紅,說道:「這是我們現在唯一能用的,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輔具對一般人來說,或許只是冰冷的器材,但對長輩與傷者,它就是腳、就是行走的希望。」李書皓強調,無論是平時或災後,中心的使命就是讓有需要的人能繼續生活下去,「我們要確保災民在最困難的時刻,仍能維持基本的自立與尊嚴。」

這次的服務團隊不僅有輔具中心成員,門諾醫院也同時派出醫師、護理師、藥師及行政同仁組成駐點醫療小隊,每天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在馬太鞍教會醫療站提供服務,預計持續到10月1日,確保醫療與生活支援不中斷。
在滿目瘡痍的災後現場,物資進出困難,生活環境充斥挑戰,然而這些來自醫院與輔具中心的支援,卻如同一道光,為災民帶來實際的安慰與力量。許多長輩雖然心中仍有驚懼,但當手邊重新有了拐杖、助行器或輪椅,他們的眼神漸漸多了一份安定。
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也提醒,有輔具需求的災民,可直接前往光復鄉大進、大全村收容站尋求協助,現場已有專人駐點提供服務;同時,也可撥打輔具資源中心服務專線(03-8225365、03-8241657、03-8241658),將有同仁即時受理需求並安排協助,與災民一同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