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蛋送妳的啦,謝謝妳一直都在!」門諾醫院社服處社工陳思蒨前天在病房外,竟被一名大哥追著送鴕鳥蛋!兩顆蛋重逾3公斤,大哥氣喘吁吁地扛蛋上樓,場面暖心又好笑。這份「厚禮」背後,是他74歲哥哥歷經截肢、重症、住院4個多月的生命低谷,而門諾醫院社工陳思蒨暖心陪伴,讓這一家人揪感心!
獨居阿北今年春節前夕失足跌倒,因髖關節反覆感染、病情也未見起色,最後連左腿都保不住,醫師評估必須截肢。住院期間歷經三度進出加護病房,一度簽下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病魔反覆折騰讓家屬快撐不住。而真正讓人著急的,不只是病,還有錢。

阿北與子女親緣涼薄,多靠自己兄弟姐妹照顧,但經濟能力有限;所幸,社工及時介入。她開始一一盤點資源,並與醫院團隊一起努力,大家分別處理申請經濟補助、媒合喘息機構、安排輔具租借,還陪著弟弟一起評估家裡能不能讓截肢後的哥哥回住。從住院期間的看護安排、復健、出院轉介、到通報縣府後續安置評估,這個案子的社工介入,一做就是將近半年。
「社工在做的事,其實就是陪家屬看見一條路,讓他們知道,再難的處境,也不是沒人陪著走。」思蒨說得輕鬆,但聯繫工作中間多少次加班、多少次遇到家屬哀愁與無助。甚至連阿北因病情混亂、情緒失控時,也只能安撫、等待轉機。
阿北住院4個月後終於出院,短暫去機構喘息後返家,但好景不常,身體又再度惡化,只撐了不到一個月就又回到醫院。這一次,弟弟來探病時,抱著兩顆自家養的鴕鳥蛋,特地送給社工。

「我整個嚇傻!還以為盒子裡裝的是小玉西瓜呢!」思蒨提醒弟弟,社工謝絕收禮,但對方堅持致贈,並感謝她「真的很照顧我們家」。兩顆鴕鳥蛋份量十足,扛來實在不輕,對方也表示「下不為例!」兩顆鴕鳥蛋一顆轉贈他人,思蒨則保留另一顆,打算將蛋殼製成擺飾,留作紀念。
這份誠意十足的「鴕鳥蛋感謝祭」,其實是門諾社服處社工日常的縮影。病人生病交給醫生治療;但生活垮了、家屬快撐不住了,社工就是那個默默陪伴過程的人。
門諾醫院社工團隊平時除了照顧像阿北這樣的高風險、長照、經濟弱勢個案,也經常參與家庭關係協調、安置評估、臨終關懷,還要面對突發狀況、病人情緒起伏,幾乎全年無休。因為他們深知,有時一位病人牽動的,不只是他的未來,還是一整個家庭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知道,這條路他們不孤單,有我們相伴同行。」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