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鄉公所特別找出仍熟記傳統釀酒技能的族人,重新建構南勢阿美族傳統釀酒技藝紀錄。自七月至十二月於阿美族文化館推出「U lalan nu mita ku epah-『美』式之路2.0釀酒特展」,展覽呈現正逐漸失傳的阿美族釀酒文化,內容包含文化背景、傳統工法靜態展,以及酒釀與酒麴兩場體驗課程,讓民眾得以直接認識阿美族技藝,達到文化傳承與保存的重要目標。

吉安鄉於113年度曾辦理阿美族釀酒文化線上展,廣獲好評。今年以「釀酒展2.0」實體展形式加以延伸,藉由展覽與推廣課程,讓學員親身學習阿美族釀酒工藝,並透過導覽人員解說,理解釀酒文化與歲時祭儀的深刻連結。



展場入口播放工藝師示範釀酒影像,記錄鉅細靡遺。現場亦展示十二種製作酒麴所需植物與器具,並規劃嗅覺辨識體驗與互動討論區,吸引觀者張貼對「酒」的看法。透過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多元感官體驗,展覽成功引發參觀者省思,帶來豐富感受。


在酒麴製作課程中,老中青幼各年齡層族人皆踴躍參與。永安部落頭目林太隆與簿簿部落頭目張健山表示,釀酒是歲時祭儀不可或缺的一環,象徵奉獻最珍貴的事物,以感謝大地與上天的恩賜。他們感謝游淑貞鄉長帶領團隊策辦特展,並邀請馬太鞍部落講師傳授正統釀酒技藝。長期致力於原住民野菜保存與推廣的退休教官吳雪月,也親臨現場肯定吉安鄉公所保存釀酒技藝的努力;鄉代表高德安亦到場體驗,展現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游淑貞指出,鄉公所在過去田野調查中發現,南勢阿美族大多已不再具備釀酒能力,釀酒僅存於「記憶」而非「技藝」。她強調「文化不能等待!」,並感謝鄉代會的支持與監督,協助推動復振文化工作。此次特展完整留存了田野調查成果與影像紀錄,將成為珍貴史料傳承後世。誠摯邀請鄉親前往吉安鄉阿美族文化館參觀,共同認識並守護原住民族的酒文化。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