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間,花蓮市長魏嘉彥在下班途中於市區16股大道、中央路口附近,發現一隻白鼻心母獸疑似遭車輛撞擊死亡,現場另有一隻仍存活的幼獸,立即送往動物醫院並同步通報縣府動植物防疫所。縣府動植物防疫所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於當晚約10時將白鼻心寶寶帶回安置,並連續兩日持續巡查周邊,但未再發現其他同胎幼獸。


由於幼獸尚在哺育期,急需專業醫療與飼養,花蓮縣政府農業處立即啟動後續救援措施,於9月18日安排專人將白鼻心寶寶送往臺東池上「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該中心具備完善醫療照護、飼養管理與野放訓練能量,可協助幼獸平安成長,並在適當時機經評估後重返自然。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長期致力於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友善,這次白鼻心寶寶的搶救案例,不僅展現跨單位合作的效率,也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道路安全與野生動物保護。她強調,花蓮不僅是觀光勝地,更是國際矚目的自然寶庫,唯有人類以尊重和包容的態度,才能讓野生動物在花蓮的美麗山林與田野間持續生息。值此「世界動物日」前夕,花蓮也願與國際社會一同呼應生態保育精神,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
農業處長陳淑雯補充,白鼻心是台灣原生的中型哺乳類野生動物,棲息於山區、丘陵與農村環境,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近年來道路致死事件頻傳,路殺已成為牠們面臨的主要生存挑戰之一。
花蓮市長魏嘉彥表示,在返家的路上看到疑似被撞死的白鼻心,為了避免影響用路人安全,當下立刻協助處理,並立即通報動植物防疫所及高橋動物醫院,請專業的獸醫師協助後續處理。他說,白鼻心是我們花蓮常見的野生動物,有時候會在清晨或晚上穿越馬路,民眾在開車或騎車時,真的要多留意路況,尤其是偏鄉或靠近山區的路段。另外也提醒大家,白鼻心雖然看起來無害,但牠是狂犬病的高風險宿主之一,若在路上發現受傷或死亡的野生動物,請盡快通報相關單位處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也藉這個機會呼籲大家行駛途中請減速慢行,不只是保護自己,也保護路上的動物,避免憾事發生。


隨著10月4日「世界動物日」將至,縣府提醒民眾行車經過山區、農田或溪流周邊時務必放慢速度、留意路況,減少野生動物因誤闖道路而犧牲的風險。
同時,縣府也將於10月10日下午在太平洋公園濱海廣場辦理「2025愛戀花蓮健走活動—國慶健走 浪愛回家」,邀請民眾透過健走運動共同守護健康、支持動物友善理念,以實際行動響應人與自然共好的目標。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呼籲,保護野生動物之餘,也要注意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防範。本縣狂犬病疫情仍具高風險,請民眾務必落實「二不一要」:不棄養家中寵物、不接觸捕捉飼養野生動物、要每年帶犬貓施打疫苗。

目前下半年狂犬病巡迴注射服務正於萬榮鄉(10月27日至31日)及卓溪鄉(11月4日至21日)辦理,尚未帶毛孩施打的民眾請儘速參加。詳細日期、時間與地點,可上「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或洽詢當地公所。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採訪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