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有效防除小花蔓澤蘭
時間:2017-08-22 17:57:58 來源:花蓮林管處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農委會林務局將每年8月15日至9月15日訂定為全國防治月,並將九月第一週的星期六訂為全國防治日。為提升大眾對此種外來入侵植物的辨識及清除能力,林務局補助花蓮縣政府每公斤5元收購小花蔓澤蘭,該府預計於9月起在花蓮轄內除新城及鳳林外共11個鄉鎮市加碼以1公斤7元辦理收購,而花蓮林管處將與轄內各社區合作舉辦5場防除宣導活動,將以實地除蔓及有獎徵答方式告訴民眾有效的移除眉角,希望民眾踴躍參與除蔓工作。

 

林管處-02.jpg

 

小花蔓澤蘭的移除眉角有三:

(一)開花前拔最省事-於每年8-9月進行全面性的切蔓或拔蔓。

(二)人工拔除最有效-將根部挖(拔)除,攀附在樹體上之藤蔓則於拔除根系後,任其懸掛枯萎。

(三)拔淨裝袋最妥當-切除或拔除後散落的蔓莖及根部,應加以收集、綑紮後置入可分解的黑色大塑膠袋中使其腐爛,或集中至水泥地或空地上曬乾後再予燒燬。

 

林管處-03.jpg

 

小花蔓澤蘭生長的速度相當驚人,每天可生長24公分,在國外有「一分鐘一英里」雜草之稱,10月中旬開始開花,11至12月大量結實,每平方公尺可產生17萬個種子,種子小而輕,可隨風四處飛散,由於其強盛的散布能力及繁殖力,讓小花蔓澤蘭成為不易根除而在台灣快速擴散的「綠癌」,花蓮林區管理處呼籲,民眾在發現藤蔓蹤跡時,把握防治時機,在開花結果、大量繁殖之前依前述的移除眉角將它剷除,全民動起來、隨手清除小花蔓澤蘭、避免讓它持續擴散,就能實現「蔓蔓來,快快除」的防治效果。

 

林管處-01.jpg

 

入侵植物小花蔓澤蘭有「植物殺手」及「綠癌」之稱,已遍及全台低海拔林地,遭其覆蓋纏勒的植株,會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枯萎死亡。在每年開花結實前,是防除小花蔓澤蘭的最佳時期,防治方法為將其根部挖(拔)除、綑紮後置入可分解的黑色大塑膠袋中使其腐爛,或集中至水泥地或空地上曬乾後再予燒燬;而攀附在樹體上之藤蔓則於連根拔除後,任其懸掛枯萎。

 

小花蔓澤蘭介紹

小花蔓澤蘭原產中南美洲,1950年以後被引進南亞及東南亞作為地被植物栽植,幾十年來向外擴散,因強勢的入侵特性而名列世界保育聯盟「世界百大入侵物種」名錄,被評列為極具威脅性的世界級惡性雜草。臺灣最早在民國75年即有小花蔓澤蘭採集記錄,惟遭誤認為本土蔓澤蘭,民國89年報載在花蓮縣發現大量危害情形後,始受到注意。

 

小花蔓澤蘭是菊科蔓澤蘭屬蔓性植物,多年生草質或稍木質藤本,細長且多分枝,呈匍匐或攀緣狀,外被短柔毛。葉片呈三角狀卵形至卵形,葉基部呈心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有數個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葉片兩面均無毛。

 

花期自10月至翌年2月,頭狀花序,小花多數,在枝端常排列成複繖房狀,花白色,呈管狀,長3~4mm,具香味。種子在台灣約於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成熟,每平方公尺結實量可達17萬顆,隨風飛散,春季萌芽、夏季生長,藉莖蔓纏繞攀爬樹冠層,包覆植株,使受害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萎死亡。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