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端午佳節低卡龍粽登場
時間:2011-06-02 16:30:39 來源:花蓮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端午佳節低卡龍粽登場

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佳餚,尤其中國人是講究『吃』的民族,粽子種類繁多,口味更
是五花八門,有甜、有鹹、有葷也有素,從家裡自製到超商訂購,甚至大飯店推出的
各式各樣的粽子,可說是琳瑯滿目。然而在吃粽子的同時,是否應顧慮到自身的健康呢?

一般傳統的粽子大都是高油脂、高熱量食品,糖尿病患甚至一般健康人都不宜攝取過多,
若我們能將粽子的餡料稍作改變,且在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等其他食物,達到均衡飲食,
粽子也可以吃的很健康。因此, 署立花蓮醫院提出健康的包粽概念並結合花蓮當地特產,
貼心地設計出高纖、低熱量的『曼波魚粽』,適合慢性病患、減重者及一般民眾,
民眾可以針對自身健康狀況選取粽餡食材,全家一起在端午節動手做出健康好吃美味
的粽子, 只要把握以下原則:

1. 高纖低脂,健康零負擔
一般粽子米飯主要是用糯米當主要的食材,可是糯米在胃裡不容易被消化的,若以糯米為
主食沒有搭配青菜和水果,容易有腹脹、便秘的狀況,所以主食部分可以五榖雜糧米來當替代,
或添加糙米、麥片、燕麥等,不僅可增添纖維的含量也可減少糯米造成消化不良之狀況。
至於內餡方面:許多粽子通常會將餡料炒過,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油脂量攝取過高,
所以建議餡料可以稍微醃漬或是以滷的方式來取代炒的方式,盡量避免使用肥肉和鹹蛋黃,
可以使用曼波魚加瘦肉,高纖低脂健康零負擔。

2. 調味清淡,兼顧美味與健康
沾料部份應避免使用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吃鹼粽時也應減少糖粉及蜂蜜使用量或用代糖
替代使用,有些人會將粽子撒上花生法及醬料再來食用,由於粽子中的花生與當配料的花生
醬皆屬於油脂類,換算而言 10 顆花生相當於一茶匙的沙拉油,所以糖尿病人不建議多食用。

3. 淺嚐應景,健康百分百
淺嚐應景即可,千萬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以免消化不良,
或纖維質不夠、腸胃蠕動不易而造成便秘。就營養觀點而言,一顆粽子約有 400-500 大卡,
而且粽子因用水煮的時間愈久,米糊化程度愈高,愈容易導致血糖的升高,所以不建議攝取過多,
每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一個半的粽子,

避免造成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易。在淺嚐粽子時,不妨增加青菜水果的食用,以增進維生素及
礦物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健康百分百。

署立花蓮醫院營養科此次特別設計『曼波魚粽』,高纖、低脂、低熱量的粽 子,適合各種慢
性病患、減重者及一般民眾食用。一粒曼波魚粽所需的食材包括糯米、雜糧( 黑糯米 、 小米
、 蕎麥 、燕麥 )、栗子、花生、曼波魚、梅花肉、香菇等做成熱量約 300 大卡的曼波魚粽,
民眾可依以上原則,做食材增減的新搭配。曼波魚粽的做法如下:先將 花生泡水 3 小時,
以快鍋燜煮 2 小時 。 紫米、蕎麥、燕麥、小米一起入電鍋浸泡 4 小時煮熟後,與糯米、
花生拌勻備用。再將 栗子、香菇洗淨後浸水泡軟。中火熱油,將油蔥酥、蝦米稍為爆炒,
下醬油 、 糖煮出醬燒香味後,再下瘦肉塊、曼波魚、香菇同炒約 30 秒,加水煮滾 1 分鐘離火待涼。
取以上材料包成粽子形狀, 待燒滾水後,將粽子放入,再煮兩小時即可食用。

此外,包粽子的調味料不可放太多,餡料一定要新鮮,粽葉、花生、香菇等五穀雜糧需無雜質且
未發霉才行。另外,糙米、麥片、燕麥、薏仁麥等雜糧中磷的含量較高,對腎臟病患而言,
易增加腎臟負擔較不適合食用。若洗腎病人真的想吃粽子應景,建議仍以純糯米粽較適合。

沒空自己包粽子的民眾,在選購市售粽子時,得注意種類及量的選擇。通常米豆粽、燒肉粽及
鮑魚粽的內餡常包含五花肉及鹹蛋黃,慢性病患比較不適合吃,一般民眾也最好不要餐餐吃,
以免消化不良。同時,一粒鮑魚粽的熱量高達六二五卡,食用時應注意量的控制;客家粿粽
的熱量最低,每粒僅二百卡,吃時最好搭配青菜,以維持均衡營養;台灣鹼粽因添加的鹼粉也
是調味料含鹽份高,高血壓及腎臟病患者應注意食用,而糖尿病患者可撒代糖代替糖粉。
一般市面上鑽石粽有紅豆及抹茶口味,可當飯後點心,但一粒熱量近 150 卡,想減重者也要注
意量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食用。


花蓮醫院 營養科 蔡瓊滿主任

營養師提醒民眾,未食用完的粽子應放入冷凍庫保存,若發現粽子有黏稠牽絲狀,就該丟棄,
以免因食用不新鮮的粽子,而傷了健康。現代人講求健康飲食,粽子並不一定要依照傳統方法
製作,不妨製作另類的粽香,例如包粽子時,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
多纖維的素材。利用曼波魚代替五花肉,五穀米代替糯米、添加青菜含量等等,調味料少放一點,
粽子也可以有另類的美味,變化多一點,健康多一點,捲起袖子讓今年端午佳節有不同的健康
創意吧!民眾如需相關食譜請逕自上署立花蓮醫院網站列印。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