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改變腦瘤治療準則,加馬刀護腦慶900
時間:2013-05-30 17:07:46 來源:慈濟醫院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花蓮慈濟醫院自2003年引進加馬刀立體定位手術至今,服務個案超過900例。利用201根加馬射線集中照射在顱內的特定腦瘤的加馬刀,已改變腦瘤治療準則,一般神經外科主任蘇泉發今天上午也分享他依據腦膜瘤大小與腦幹受壓迫情形歸納分成四級評估治療的臨床經驗,這經驗也將在今年的國際神經腫瘤學會分享,期望讓更多的病友受惠。

慈濟-03.jpg

加馬刀的發明是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的神經外科教授雷克塞爾(Leksell)醫師,他應用神經外科立體定位手術的觀念,配合放射線治療,發明的非侵入性腦手術。這是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劃時代的腦手術創新,在單一療程中,經由加馬射線集中照射在顱內的特定腦瘤,使腦瘤接受極高的治療劑,而周圍組織接收的劑量則減到最低,以達到治療腫瘤而不傷害腦組織的目的。

慈濟-02.jpg

花蓮慈院自2003年10月引進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至今,900例服務個案中以腦膜瘤276例最多,轉移性腦瘤160例居次,其他還包括聽神經瘤119例、腦下垂體瘤78例、海綿竇血管瘤52例,以及腦動靜脈畸形58例……等。病人遍及臺灣各地,不僅造福東臺灣的病友,也深受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海外地區的病友肯定。

今年四月底,花蓮慈院斥資完成加馬刀放射源更新作業,並在5月中旬通過原子能委員會檢核,21日正式上線服務病人。今天上午,「加馬刀護腦慶900」活動中,院長高瑞和、副院長許文林與神經外科蘇泉發主任等人團隊以病為師,不斷精進的努力。

慈濟-05.jpg

高瑞和院長指出,近半世紀以來,運用加馬刀在腦瘤治療上,使「隔空取瘤」不再是神話,部分腦瘤以加馬刀治療後即可獲得很好的控制。花蓮慈院為照顧東臺灣居民,在證嚴法師及全球慈濟人護持下,秉持生命無價,以病人為中心,一方面積極培育醫療專業人才,一方面不問成本添購加馬刀等各種高科技醫療儀器,就是為了落實人本醫療,使飽受病苦的病人,遠離舟車勞頓,就近即可獲得先進的醫療服務。

慈濟-01.jpg

蘇泉發主任指出,在加馬刀治療過程,病人戴上立體定位儀後,躺在治療床上,不必全身麻醉,不必劃開頭皮打開顱骨,經加馬刀精準的照射,使腫瘤不再成長,萎縮,甚至縮小到幾乎看不到。全球接受加馬刀治療的病例中,先天性腦動脈畸形是一大適應症,腦瘤中包括聽神經瘤、腦下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轉移性腦瘤等也都是適應症。

蘇泉發主任說,事實上只要各種邊緣清楚且直徑小於三公分、體積小於十五西西的腦瘤,都可以運用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對於直徑超過三公分的腫瘤,若無法以傳統手術完全移除,可先手術將腫瘤體積變小,再接受加馬刀,都有不錯的效果;對於已入侵血管或壓迫到腦幹的大腫瘤,為避免手術完全移除過程引發大出血的風險,同樣先以手術移除部分腫瘤使腫瘤體積變小,再施以加馬刀治療,或以體積分段式加馬刀立體定位手術,是可嘗試的新方法。

慈濟-04.jpg

加馬刀治療腦瘤,並不是除去腦瘤。蘇泉發主任說,剛治療時,腫瘤大小不會改變,甚至會有短暫腫脹,之後再縮小。加馬刀治療是談腫瘤的控制率,包含腫瘤縮小及腫瘤不變,如果腫瘤不變就如同盛開的花朵變成乾燥花,不起作用,使病人和腫瘤和平共處。在國外文獻也證實,以加馬刀正確的治療腦膜瘤、聽神經瘤等良性腫瘤,15年的控制率可達95%,幾乎等於治癒。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