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人類學的石頭記-許禮憲和他的藝術作品.新書發表與藝術家對談分享會-洄瀾網新聞
時間:2020-06-28 14:12:30 來源:洄瀾網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許禮憲:我曾期許成為天空中主導一切的老鷹,但卻發現自己是隻啄木鳥。

 

許禮憲03.jpg

 

由張家銘著作、臺灣雕塑學會出版並發行的《人類學的石頭記-許禮憲和他的藝術作品》新書發表與藝術家對談分享會(花蓮場)於”後山.山後故事館”Garage共創空間舉辦。並由花蓮在地的漢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協辦、主持,及邀請書籍作者張家銘先生以及花蓮石雕藝術大師許禮憲做書籍介紹及對談。

 

許禮憲08.jpg

 

張家銘長時間以許禮憲老師為貼身紀錄對象,深度的探討並記錄石雕、藝術、以及恩師許禮憲的創作人生。本書係以人類學的研究概念切入、藝術傳記式報導的民族誌,內容將帶領讀者們透視藝術家的生活哲學與創作背景,看見藝術家創作的內在思維是一直充滿著自我、社會、與藝術價值的思辨。

 

許禮憲09.jpg

 

「我在創作過程中習慣不停地反思、反省、並挑自己的毛病。」許禮憲說「藝術品是要被欣賞的,而不是討人喜歡的」。不自我設限,更不自我滿足;總是將自身融入藝術,並讓生活與創作達到完美的結合。許禮憲曾多次表示,「藝術家是一種人,不是一種職業!」藝術家是以自律的精神、自我追求,並不斷的挑戰極限、自我超越!

 

許禮憲12.jpg

 

許禮憲老師對作品是位有著嚴格要求的藝術家;但在生活上,卻是位簡約樸拙、勤勉踏實的人。對於物質絕不輕言浪費,自我約束嚴謹且要求。曾為藝術創作走過許多冤枉路、浪費了許多時間,「期望未來對石雕創作有興趣的年輕一輩,可以透過自己的指導、經驗、或文字影像記錄…等方式,縮短學習的時間 — 時間,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許禮憲感嘆的說。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許禮憲老師多年來未曾有一絲鬆懈,並持續保有著極強的創作能量。今年七月至八月底兩位也將再次「師徒聯手」於南投九族文化村舉辦《承石雕塑》聯展。

 

許禮憲10.jpg

 

在分享會中,張家銘透過介紹書籍內容,著重分享如何使用研究、調查的「工具」,紀錄並保存文化是一種使命感!張家銘說,藝術往往是傳遞信息、表達文化與認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主持人沈宗漢則表示,透過本次分享會,我們不僅只認識一種紀錄藝術家的狀況或工作實際的情況,而是用這「工具」讓大家了解並學習如何去挖掘藝術家在創作時的一種心境狀態,以及,在這一切之外藝術家不刻意去表達的東西。「或許我們會意識到真正令人欣賞的不只是作品本身,還有在其背後,創作者的情緒、時空、背景以及他們的故事。以客觀的立場與角度,真實的呈現,並發現有屬於我們的感動。」

 

許禮憲02.jpg

 

許禮憲04.jpg

 

許禮憲07.jpg

 

許禮憲05.jpg

 

本次分享會讓大家用不同的角度與思維,重新認識花蓮藝術大師許禮憲,並分享著他對於藝術熱愛的點滴。書籍作者張家銘更表示,期望藉由這本書的出版,傳達出文化紀錄的重要性,並讓社會能更為重視在地文化!

 

許禮憲11.jpg

 

許禮憲06.jpg

 

許禮憲01.jpg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