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花蓮新聞 > 在地生活
吉安鄉公所發揚客語文化,透過山歌傳唱客家精神
時間:2018-01-12 17:43:32 來源:吉安鄉公所 作者:楊均濰 瀏覽人數:
字級 S M L

吉安鄉公所今天上午舉辦「吉安客庄唱山歌學客語研習」結業式,平均七十五歲的銀髮長者透過山歌延續客家文化,傳唱出客家精神,吉安鄉長黃馨在客家所長游騰雄的陪同下,前往勉勵並致贈感謝狀及精美紀念品,議員邱永双、永興村長陳源忠等人也前往現場關心。

 

吉安-01.jpg

 

「先生哪!娘子哪!上流!風流!呀呀啐!齷齪鬼!風流作什麼?哪啊噯咿嘟喲喲嘟喲!」平均七十五歲的銀髮長者以有趣、歡樂的男女對唱,回味早期農村採茶的情境。在客語薪傳師李惠敏的快樂帶動下,重新認識客家山歌,並從中學習正統的客語發音及意涵。

 

吉安-02.jpg

 

為期三個月的「吉安客庄唱山歌學客語研習」班,讓學員們學習將生活經驗及生命情懷以藝術來展現。非客籍身分的七十歲學員張文真指出,吉安鄉是客家大鎮,雖然自己是閩南人,但住在吉安已經住一輩子了,時常聽見大家用客家話溝通,但苦無學習管道,一直不會講,退休後希望繼續學習成長,積極報名學習客家語言,開始學習後才發現客家語言博大精深,也才體會到唱客家山歌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非常值得被推廣出去。

 

吉安-03.jpg

 

學員張文真又表示,客家山歌有別於當前的流行歌曲,其優美的地方在於,富有原始風味及深厚的內涵及感情,尤其在老歌對唱方面,傳統腔調易讓人陶醉,時而輕柔、時而高亢,也從唱山歌中學習到不少聲樂基礎,張文真也鼓勵年輕人可以多來學習,親自感受客家語言與文化之美。

 

吉安-05.jpg

 

客語薪傳師李惠敏指出,山歌是客家人以前流傳下來的傳統歌謠,也是男女們用來談情說愛的方式,早期客家人在山上採茶、農作時,會透過唱歌的方式解除疲勞,或以歌詞來傳達內心的情意。

 

客家山歌分為老山歌、山歌子、平板及小調等,李惠敏說,客家山歌非常有智慧之處在於,所有歌詞皆如七言絕句唐詩般,富押韻,好唱、好學、好記憶,尤其是老山歌,除了透過歌詞表達心聲外,還可以學習拉腔、虛字等,訓練正確發聲位置。

 

吉安-06.jpg

 

她也指出,研習班的學員們從年輕時就非常喜歡唱山歌,山歌陪著他們一起過生活,雖然以前山歌是在山上來傳唱,現在山歌已經傳至每個人的心裡,只要喜歡的人都可以來唱,而歌詞也漸漸演變,從早期的愛情到現在的時事,皆能反映在山歌中,學習過程中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是,這些大哥、大姐們,已能運用吉安鄉的人文、景物等,親自撰寫成八句,共五十六個字的歌詞,以傳唱山歌方式,唱出其經典之處。

 

李惠敏感謝吉安鄉公所非常支持、且積極推動發揚客家文化,開設吉安客庄唱山歌學客語研習班來延續客家的聲音,也希望更多的年輕朋友們一起來傳唱客家山歌,認識客家、愛客家。

 

吉安-04.jpg

 

吉安鄉長黃馨表示,鄉公所特地在代表吉安客庄的永興、稻香社區來辦理辦理「客庄唱山歌學客語研習班」課程,就是希望能帶動客家鄉親重新認識、學習唱山歌,同時也期待非客家鄉親加入,一起認識與了解客家人的山歌,從快樂唱山歌進而學習客語表達,體驗客家語言與文化之美。透過客家山歌傳唱與推廣,讓逐漸沒落的客家山歌,重新走入客家鄉親社區,更讓其他鄉親族群,藉由唱山歌學習客語與音樂,了解客家山歌所傳達的內涵,以及體會客語與音樂的契合,從欣賞與傳唱山歌中,將客家傳統文化薪傳發揚,豐富吉安客家文化。

 

吉安鄉內客家人口約33,000人,佔全鄉總人口的38%,是縣內客家人口數最多的鄉鎮,為推動本縣客家語言及文化整體發展計畫,吉安鄉公所在黃馨鄉長帶領下,研提客語整體發展方案,輔導轄內社區、社團、福氣站及學校等推動各項客家事務,依客家委員會促進地方客語整體發展作業要點規定,特設吉安鄉客語推行委員會,推展客語公共化、多元化、普及化、生活化、以及提供公事客語政策及其發展策略及其他相關議題之諮詢,除開辦客語能力初級、中高級認證班外,也結合社區及社團開辦客庄唱山歌學客語、新住民客家情、戀戀客家戲等課程,另與鄉內吉安國小、稻香國小、吉安國中等客語生活學校共同辦理快樂學客語研習、快樂唱童謠、冬令客家活化營隊、幼幼認證客語闖通關、客家沉浸式互動教學等課程,希望在中央客委會及縣府的補助及指導下,由鄉公所結合學校、社區、社團及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客語整體發展,一起為客家語言及文化保存與發揚來努力。

 

身為客家子弟,長期致力於客家文化的議員邱永双表示,這些長輩從桃、竹、苗等地移居至花蓮,至今還保有早期在山上採茶哼唱山歌的興趣與熱情,吉安鄉在鄉長黃馨認真推動與發揚下,這個研習課程不僅展現山歌文化,提供長輩休閒娛樂之處,並讓下一代了解及認識過去傳統的客家山歌,我也會全力來支持。

 

洄瀾網 |記者| 楊均濰/整理

 

>